close






這是轉貼,覺得很好,所以給大家看看。





      《文學情境與故事寫作的差異,以及融合的可能 》



  部落格的常客歐陽最近跟我說她讀了沈從文,非常驚動於那麼沒有劇情的小說竟讓她十分看得下去,所以很想作這方面的嘗試;如果沒有會錯意的話,我想,她認為那是小說創作的極致。關於這個部份,我覺得有必要好好作點澄清和整理,所以寫了篇新文章放在這裏。



  沈從文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。事實上是近代華文創作者中我評價給得最高的作家。多年前我在輔大教授現代中國文學欣賞與研究,將散文的極境標幟為「氣格」,而其代表人物就是沈從文。但是當你碰觸到沈從文、並且想學習他的時候,我們就來到了一個很傳統的、文學與故事的分岐點。



  傳統上,文學與故事是很不一樣的兩種書寫型態,並且代表了兩個非常不同的意識與情境。中國文學的強項在詩詞,而其極境也在詩詞。詩詞以情境來定高下,而情境取於創作者自身的美學感悟和人格境界。這是所有對中國文學稍有涉獵的人都服膺且遵循的基本價值,沒有什麼辯論或推翻的餘地。



  以這個觀點去看沈從文,你就可以了解,為什麼他的作品會那麼動人。他的小說非常樸素,不賣弄文學技巧也不鼓吹任何意識型態,而是以詩詞入畫的方式渲染出悠遠的情境,而其底色則是創作者那淵厚寬博的人格境界。邊城是悠遠綿長而動人的詩歌。通常,這樣的境界,通常,只有在高段的詩詞或散文裏看得到。只不過傳統詩詞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才有辦法進入,嚴格說來是相當貴族的;可沈從文那素樸的寫作方式為絕大多數的讀者泯除了這個門檻,自然而然地泌人心脾,移情化物。



  只不過美感與氣格這個東西,因為需索著敏銳的天賦與持續的修為,從某個層面來看,它免不了要成為金字塔頂端的結晶:越是奮力精進,越是知音日稀。這就是為什麼傳統的中國文人總是在感嘆千古寂寞。我覺得這是很多、可以說是絕大多數文學創作者的盲點,即他們的創作是自我本位的。也就是以自身的情感、價值、觀念為軸心去創作,而鮮少考慮到讀者的立場。



      故事創作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東西。



  簡單一點說,故事創作是一種以讀者為取向的創作。無論創作者有沒有那種自覺,只要他認定自己是在寫故事,就不可避免地會揚棄純文學寫作的某些規矩或標準。其做法是將眼光和關心的焦點放到廣大的、多元的人物及環境上,以紥實的人性和生活樣貌來交織出千變萬化的情節。而這些角色、這些情節,當然鮮少有人能符合高文化裏所標榜的情境,或是情操(你能想像將太沒事吟詩的子嗎)。正如我自己在魔法書的附錄,《期待一個說故事的文化》裏說的:「傳統士大夫那種精萃的美學與繁難深隱的心靈探索,在如今這個繁富多元、百花齊放的社會裏頭,其實早已成為花園深處的一小片苗圃,而不再是荒園中唯一的風華了。」當書寫對象有著多樣的面貌及各異的層次時,創作者絕對無可避免的功課,就是放下自己的主觀意識,學著去擁抱、並且理解不同的人性與不同的情感,不同的價值。而這,以一個創作者的修行來說,事實是實際、更具體,更深厚也更必要的。



  畢竟人是社會的動物。我們的一切受想行識來自於哺育我們的大地與人群,當我們想與別人交流與溝通的時候,當然也至少要能夠顧及他們的需求及感受。



  那麼故事創作跟文學的情境、文學的美學一定無法融合嗎?非也。難度很高沒錯,但並不是做不到。這要從幾個部份來說。



  首先是,如果你書寫的對象就是一群文藝青年,例如紅樓夢,那麼在很大一個層次上當然絕對可以並行不悖。其實早年的鴛鴦餬蝶派,乃至於承其餘緒的瓊瑤,其情感風貌就幾乎可以說,都是傳統的才子佳人典型。只是表現出來的高下有別罷了。而瓊瑤之逐漸被現今的讀者淘汱,正也說明了這種戀愛美學與價值觀,已經不再符合社會的真實。



  其次是,無論創作者如何努力地客觀,他的作品絕對無法免去的,是他自己人格、乃至於心境的投影。古今中外、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創作,這一點都是絕對的真實。創作者的人格越成熟,智慧越圓融,性情越豁達,他的作品就會越恢宏、越深美。拿這個角度來檢閱沈從文,其實是優點即缺點。說實話,我不相信邊城裏的人情之美及情境之美,是那個環境的真實寫照。那毋寧是作家內在情感及人格的投影。這無損於沈從文的偉大,也無損於邊城的價值;但基本上我很懷疑,沈從文會有能力寫出此一氣格之外的故事,但至少我們可以看見,文學與故事並不是無法融合的。或者應該說,如果一個創作者願意的話,他必然能夠找出方法,讓情境與格調、乃至於思想,以一種動人的、不給讀者造成負擔的方法傳達出來。建議大家去找找鹿橋的人子來看,應該可以更清楚地明白我想表達的是什麼。



  最後一點,當你成熟到擁有一定的縱深、能夠照顧到一部龐大故事的多元面相的時候,自然而然、就有可能在作品中加上這種提味與深睿的部份。例如寬博深沈的智者,閒雲野鶴的高人。在這樣的作品中他們也許只是「花園深處的一小片苗圃」,但正與其他貪嗔怨痴、勇悍銳進的角色對照之下,更能顯出不同層次的變貌,以及某些更堪玩味的風采。比起一個人在小樓中挑燈剪影孤芳自賞,故事中透過情節而得以具體化的情境與境界,應該是遠為動人也更具感染力、說服力的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32121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